梵网经(节录)
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
若佛子,故饮酒。而生酒过失无量,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,五百世无手,何况自饮。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,况自饮酒!一切酒不得饮。若故自饮、教人饮者,犯轻垢罪。
若佛子,故食肉。一切肉不得食,夫食肉者,断大慈悲佛性种子,一切众生见而舍去。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,食肉得无量罪。若故食者,犯轻垢罪。
若佛子,不得食五辛:大蒜、革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蕖,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。若故食者,犯轻垢罪。
若佛子,以慈心故,行放生业,应作是念: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,故六道众生,皆是我父母。而杀而食者,即杀我父母,亦杀我故身,一切地、水是我先易,一切火、风是我本体,故常行放生业,生生受生。若见世人杀畜生时,应方便救护,解其苦难,常教化讲说菩萨戒,救度众生。
受十善戒经(节录)
后汉失译人名
一切爱眼目 爱子亦复尔
爱寿命无极 是故不杀生
名为梵行最 不杀无杀想
亦不噉于厨 见杀者如贼
必知堕地狱 噉肉者多病
断命自庄严 当行大慈心
奉持不杀戒 必成菩提道
受五戒、八戒文(节录)
「诸佛子等谛听:言八戒者:所谓一、不杀。二、不盗。三、不染欲。四、不妄语。五、不饮酒、食肉。六、不香油涂身及鬘花庄饰。七、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。八、不上高大床及过中食。始于今时至明清旦,一日一夜随佛出家,于其中间不得犯,能持否?」
「佛子谛听:言优婆塞戒者:所谓一、不杀。二、不盗。三、不邪行。四、不妄语。五、不饮酒、食肉。始于今时尽未来际,于其中间不得犯,能持否?」
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(节录)
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
时舍卫城中有优婆夷,字须卑,信乐佛法,见法得果,归依三宝。常请一切僧供给汤药,彼于后时来入僧坊,见一比丘服吐下药。闲言:「大德今何所须?」答言:「我吐下虚乏思欲食肉。」语言:「大德我明日当送,愿为受之。」于是归家,晨朝遣人持钱买肉。
尔日波斯匿王有令,若有杀者当与重罪,买不能得,还白如此,复更与钱令遍求之,语言:「勿计价直,若一钱得如一钱大,亦当真之。」犹不能得,优婆夷作是念:「我昨已许,若不得者,彼或命过。」即持利刀,入屋割髀里肉,与婢令煮,送与比丘。比丘得便食之,病即除差。时婿行还,不见其妇行来出入,即间须卑何在,答言:「在内病。』即入问言:「何所患苦?」妇具以事答。婿言:「恐汝此病无复活理,及末死顷,可请佛及僧明设中食。」扫言:「甚善!」即令婿请佛及僧,头面礼足自佛:「愿佛及僧明日顾食。」佛默然受。还归其家,通夜作多美饮食。晨旦敷座,遣白时到。佛与众僧前后围遶往到其家,就座而坐。婿自行水,佛不受之,语言:「呼须卑优婆夷令出!」即遣人语:「世尊呼汝!」答言:「可以我名问讯世尊,病不堪出。」即以自佛,佛犹呼之。如是至三,乃以衣舆至佛所。既见世尊,疮即除愈,肉色如先,生希有心:「我有如是大师及诸同梵行人!」欢喜蹄跃,手自下食。食毕行水,取小床于佛前坐。佛为说随喜偈,如为毗兰若所说。更为说种种妙法,示教利喜已还归所住。
佛以是事集比丘僧,问彼比丘:「汝昨食何等?」答言:「食肉。」又问:「肉美不?」答言:「美!」佛言:「汝愚痴人!云何不问而食人肉?从今食肉不问犯突吉罗罪,若食人肉偷罗遮。」
有诸比丘食象肉。波斯匿王象死辄送诸鬼神,以沙门食象肉故便杀诸象。比丘使净人取肉持还,
诸比丘食蛇肉,
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(节录)
大唐三藏义净奉制译
尔时世尊便作是念:「由诸苾刍不持水罗有如是过。」告诸苾刍,应畜水罗。
如世尊说,令畜水罗者,苾刍不知罗有几种?
佛言:「罗有五种:
一者,方罗。(若是常用须绢三尺或二尺、一尺。僧家用者,或以两幅,随时大小,其作罗者皆绢。须细密虫不过者方得,若是疏薄元不堪用。有人用恶绢及疏纱、纻布之流,本无护虫意矣!)
二者,法瓶。(阴阳瓶是。)
三者,君持。(以绢系口,细绳系项。沈放水中抬口出半,若全沈口水则不入。待满引出,仍须察虫,非直君持但是绰口。瓶瓨无问大小以绢缦口,将细绳急系随时取水。极是省事更不须放生器,深为要也。)
四、酌水罗。(斯之样式东夏元无述,如余处即小团罗子。虽意况大同,然非本式。)
五、衣角罗。(取密绢方一杰许,或系瓶口汲水充用,或置碗口滤济时须,非是袈裟角也。此密而且腻,宁堪滤用,但为迷方日久谁当指南。然此等诸罗皆是西方见用,大师悲愍为济含生,食肉尚断,大慈杀生岂当成佛。假令暂出寺外即可持罗,并将细绳及放生器。若不将者,非直见经佛教,亦何以奖训门徒。行者思之!特宜存护,为自他益也。)